找工作,聘人才,请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市场来!

您当前的位置:

安康人才网 > 新闻资讯

要得“归巢”先“暖巢” ——石泉县大力扶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纪实

作者:转自安康日报   更新时间:2019-08-01 09:09:41   来源:转自安康日报   点击量:59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村民杨先飞高兴地说,“这好在致富能人杨卫东返乡创业建景区、建园区,带动了我们贫困户稳定增收发展。”

  2015年,从胜利村走出去的致富能人杨卫东回到家乡,依托自己的企业,深入挖掘子午栈道文化价值,围绕历史文化打造出饶峰驿站景区,使胜利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旅游村。在乡村旅游和景区发展的带动下,如今胜利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超过17000元。

  作为国家支持农民工等返乡创业的试点县,石泉县通过打基础、建平台、优服务,着力从政策、机制、服务等方面入手,健全落实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和促进创业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归雁经济”,从而辐射带动大众创业,扩大县内转移就业,加快实现了有劳动力贫困家庭就业“清零”目标,为百姓“创”出了脱贫增收致富路。

  前不久,国家人社部在青海省门源县召开的部分贫困县就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石泉县人社部门应邀作了题为《扶持返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交流发言,受到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打好基础 让返乡人员敢创业

  

  “石泉县有‘金山银山’的大好资源,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有亲商安商的环境保障……”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石泉县在外创业能人回乡座谈会上,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一边倾情推介家乡良好的创业环境,一边强调创业能人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他表示,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搭好创业平台、提供优质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为了让更多的“归雁”回到家乡投资发展,石泉县结合全域旅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农民工创业示范工程实施意见》《建设“宜业”石泉三年行动方案》,县委、县政府将创业就业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了创业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创业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筹协调推进返乡创业工程。

  今年,石泉县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通过降低企业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破解企业融资难、办事难,支持企业提升内生动力、创新能力,规范涉企检查调研行为,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和完善民营企业重奖激励机制,着力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通过系列优惠政策支持返乡创业,全面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在支持返乡创业的过程中,该县注重做好“雁归巢”的基础保障和激励支持工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每年争取创业就业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全面推进返乡创业就业工程。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者,给予贴息创业贷款和创业补贴,并对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主动开展银行对接予以创业资金扶持。目前已经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3亿元,成功扶持返乡创业3312人,贯彻落实小微型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累计减费200余万元。

  该县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融资体系,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累计为31户企业提供担保贷39325万元;按照“低门槛、简程序”方式,县财政筹集3000万元建立县级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着力破解企业临时还贷难题,累计为26户企业解决“过桥资金”5010万元;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累计为企业提供政府奖补资金4700余万元,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了创业促就业工作。

  “县上通过财政奖补扶持等措施,有效缓解了企业生产建设中的难题。我们这个魔芋深加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将带动全县1.6万户农户发展魔芋种植3万亩,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年上缴利税1000余万元。”在石泉县投资建设的安康柏盛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运赛充满自信地说。

  

搭建平台 让返乡人员能创业

  

  “我们的豆腐坊、榨油坊、手工糖坊等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体验,特别是吸引了不少学生来研学。”进入暑假以来,陈国盛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石泉县后柳镇中坝作坊小镇忙碌着。“这些传统的记忆,让游客找回了记忆中的乡愁,村民还能赚钱致富,我的努力也算是值了!”陈国盛说。

  通过政府搭台和鼓励扶持,创业能人陈国盛回到家乡中坝村,经过充分调研考察后,着力打造以传承、体验和展示陕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七十二行手工技艺为主题的中坝作坊小镇景区,现已孵化25名“小老板”,直接带动周边8个村600余户农户发展订单农业稳步增收,70余户农户在小镇开店创业,带动本村及周边村600余人实现就业。

  返乡创业,“返”是基础,“创”是关键。石泉县统筹搭建了“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就业扶贫基地、新社区工厂”四个创业就业平台,努力实现让“归雁”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吹响返乡创业、全民创业的“集结号”。

  该县先后制定了《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实施细则》《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实施方案》等优惠政策和办法,支持县内企业发展实行“一免七补”等就业扶持等政策,对成功入驻园区的企业,实施标准化厂房租金“头年免、二年减、三年缓”、就业创业“两免五补”等支持措施。

  出台奖励扶持办法,对能人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强、成效好的,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的,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达到专业合作示范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和职业农民标准的,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0.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累计培育返乡创业带头人356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 425名,并通过合作合伙、入股分红等形式,吸纳260户贫困户创业,带动就业1712人。

  通过放宽创业准入门槛,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新社区工厂和扶贫基地扶持力度,创新建立“移民搬迁社区变景区、景区变创业就业基地、基地变市场”的“三变”模式,促进创业、就业、产业“三业”融合协调发展,营造出“政府搭台、社会支持、大众参与”的良好创业就业氛围。截至目前,石泉县累计建成返乡创业示范园3个、创业示范镇示范街区7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6个、新社区厂12家、就业扶贫基地20个,入驻各类创业实体312家。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们政府通过搭建创业平台,积极鼓励扶持全民创业,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切实做大做强县域主导产业,帮助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确保群众不返贫!”石泉县县长周耀宜介绍说。

  

优化服务 让返乡人员创成业

 

走进石泉县池河镇社区工厂里的安康一二三电子有限公司数据线生产加工车间,眼前一派繁忙的景象。这个由当地返乡农民工刘道亮与他人合资创办的工厂,于2018年7月开工投产,主要从事各类电子连接线生产和销售。

  “去年开工了几条生产线后,效益很好,今年我打算在上几条线,目前生产设备正在抓紧调试中,准备再招200来人分批接受岗前技术培训。项目全部建成后,能提供60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8000余万元。”刘道亮介绍说。

  已经是苏州一家电子企业高管的刘道亮,为什么选择回家乡投资创业?“这几年家乡变化特别大,交通便捷、政策优惠、服务到位,很适合企业发展。”刘道亮说,开展精准扶贫后,石泉县每个镇都配套建设了社区工厂。“县上免收场地使用费3年,水电费补贴50%,工人都住在附近,劳动力成本投入大大降低。”

  “雁”归桑梓,要使返乡创业人员留得住、干得好、创成业,真正让他们不再飞来又飞走,必须有良好的服务保障和营商环境。石泉县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服务机制,发扬“店小二”精神,为返乡创办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着力解决项目在立项、环评、开工、投产等过程中的系列实际问题。

  该县成立了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通过网站、微信多种宣传方式,为创业人员免费提供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信息咨询服务。同时还不断优化创业审批流程,深化落实“放管服”、“并联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共计向社会公布48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通过“互联网+”等形式,为返乡创办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

  优化服务环境是石泉返乡创业发展口碑。如今在石泉,“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石泉形象”已经形成共识,不管是返乡创业,还是客商投资,每个职能部门都是企业的“110”,只要有事要办,一个口信一个电话,服务的干部便随叫随到随解决,只要有困难,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

  在系列优化服务环境保障下,返乡创业人士不断增多,带动了石泉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扶持返乡创业,辐射带动大众创业,我县各类创业实体达到1.2万余个,其中返乡创业人员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占全县各类经济实体总量的60%以上,带动就业近万人,县外转移就业从2016年的5.5万人下降到4.3万人。”石泉县人社局局长陈小平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