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迪 更新时间:2020-03-03 09:40:30 来源: 点击量:82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全市精心准备的一百多场“春风行动”招聘会全部取消,形式多样的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的就业援助活动全部暂停......就业扶贫工作迎来了极大的挑战,24.7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急需跟进,部分已脱贫贫困劳动力存在返贫风险。
疫情按下暂停键,却阻断不了拼搏者努力奔跑的步伐。面对困难和问题,全市人社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迎难而上,迅速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全面落实“六个优先”,用心用力,打出了一套战“疫”战“贫”的精准组合拳。
一是迅速出台扶持政策,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就业。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印发安康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农民工返程返工和就地就业服务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等,通过精心出台援企稳岗、就业服务等各类新政,集全市之力,帮助我市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稳定我市就业岗位,优先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二是搭建网上就业服务平台,做好贫困劳动力优先服务。在全面取消线下就业服务后,1月26日起统筹线上各类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广线上招聘和远程面试等新型招聘形式,扎实开展线上“春风行动”,实行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动态搜集省内外企业、我市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等岗位信息。开展各类线上招聘服务110期,从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发布各类企业用人单位岗位信息11万余个,让贫困劳动力宅在家里,网上应聘找工作。通过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到5.6万人。
三是开通“点对点”直通车,做好贫困劳动力有组织输送优先外出。通过信息研判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分布状况和数量规模,主动了解贫困劳动力外出返岗务工需求和意愿,加强与输入地信息对接,对具备返岗条件的,优先开展“点对点、一站式”集中免费包长途客运车、包火车专列运送到岗。从快从简办理车辆通行手续,提供免费餐食补给,统一餐饮,统一防护,使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并对零散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按政策给予交通补助。目前,全市已组织输送92批次7328名返岗外出务工人员,其中贫困劳动力3022人。
四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统筹推进,开展新社区工厂优先复工。新社区工厂是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一张靓丽的名片,是解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带贫效果显著的有效载体。自2月10日起,全市优先推动新社区工厂复工复产,通过规范新社区工厂复工复产流程,突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有效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前期防控物资短缺,积极动员员工返岗复工,加大招工宣传,全面扫清复工复产障碍,新社区工厂复工有序推进。目前已复工新社区工厂302家,其中毛绒玩具企业139家;新社区工厂复工人数625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743人,新吸纳贫困劳动力173人。
五是探索创新线上培训模式,做好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优先提升。对于部分居家隔离和不能返岗的务工人员,全市人社部门结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动员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推出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线上培训,采用在线直播、实时答疑的方式,让包含贫困劳动力在内的广大劳动者在疫情防控期间提升就业能力、做好技能储备。我市《战“疫”停工不停学 苦修内功待春来 —— 安康市人社局积极推进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技能培训》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国家人社部微信公众号、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媒体宣传报道。目前共组织4821人参加各类线上培训,包含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796人。
六是适度扩大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做好贫困劳动力优先安置。在确保2020年各县区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不低于去年水平的基础上,全市再开发1126个防疫公益性岗位,协助社区(村)开展疫情防控和就业服务工作,岗位对象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目前全市共通过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2440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疫情,隔离了病毒,但隔离不了服务,全市人社部门将继续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将“危”转“机”,全面落实“三个不摘”,重点聚焦三个挂牌督战县重点区域,重点关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贫困劳动力群体,在攻坚中担当、在担当中跨越,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